「2017國家說話發展法之研究與規劃」公聽會今天在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舉行,多名參加講話的民眾透過台語、客語、手語等各自的「母語」表達訴求,文化部長鄭麗君全程凝聽並回應,公聽會於午時順遂落幕。
台中市聽障糊口無障礙成長協會執行長潘信宏講話默示,建議文化部成立「台灣手語成長委員會」,推動台灣手語成長法,進一步保障瀕臨消逝的手語,維護聾人使用母語的同等權。
現場還有多名學校教師挂號談話,此中一位在高屏地域黉舍教英語的劉姓教員示意,黉舍要求老師用華語發言,但她遇到學生用台語跟她措辭,讓她反思為何不能用台語教書,「雖然萬國翻譯公司有些音調不對,但後來學生們的英文越來越好,萬國翻譯公司也找回我的母語」。
鄭麗君強調,國度說話彼此多元、尊敬、發展,這是共同的資產,過去一元化說話政策是錯的,尊敬每種說話、保障母語的權力,就是鞭策「國度說話成長法」的精力,
鄭麗君表示,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,也是文化載體,除在權力上要保障及平等化之外,每種說話文化都是世界文化,也是下一代孩子主要的競爭力。
「國家說話成長法」草案今天進行最後一場公聽會,來自各地民眾以「母語」發言,此中也有聾人集團到場用「無聲的說話」表達訴求,盼手語納入國家語言成長法翻譯
「國度說話發展法」草案公聽會自今年三月起至全國各地徵求各界定見,主辦單位表示,今天進入第8場公聽會也是最後一場,有近170人參與介入,其中有47人現場登記講話。本日接頭後擬定草案,後續即送立法程序處置。
還有一位雙胞胎母親講話暗示,小孩住在台灣只會講台語,她的小孩還對她說「沒有人講我們的話」,她認為,島上每種說話都是留給孩子的重要資產,「我想用台語學客語,用台語學太魯閣語,可是我們沒有這個機會」翻譯
中華民國聾人協會理事長牛暄文則以手語表達訴求,他指出,台灣在北中南有啟聰學校幼兒園,當中都是白話講授,並未重視手語這樣的母語,「啟聰黉舍教員許多不會手語,要怎麼教導聽障學生」翻譯
鄭麗君說,國度說話是複數概念,「國家語言發展法」(草案)就是要優先復振有傳承危機的語言,是平等的概念,也是象徵性的宣示,將來要編列預算優先鞭策各族群危機的說話,此中也包括手語。
公聽會上也有聾人團體提出要將台灣手語納入國家說話法的主張,他們穿有標語的上衣到場,彼此用的「無聲的語言」溝通。
本文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0891/2599960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萬國翻譯公司02-23690931